励志节目背后的‘辛苦’与‘本质’
近年来,《剑指江湖》《楚乔传》等励志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播,带动了观众向往追求梦想和从中吸取自身成长的心理需求。然而,节目参与者在训练和竞技过程中的“辛苦”与“本质”,常常引发争议性话题。近期,《将夜2》参与者向佐的退出再次点燃讨论。
‘辛苦’的表象与‘本质’的真相
作为一线节目现场观察专家,本人从中发现,“辛苦”的定义通常过于表象,常挂在嘴边成为借口。真正决定参与者成败的,往往是‘本质’方面的道标——个人气质、性格素质和心理素养。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
什么样的‘辛苦’才算数?
纯粹的肉体精力训练固然重要,但更需要的是一个旨在成长的心态。第二季《将夜》中的向佐,在短短15小时内放弃跳舞练习,即显出这一点。相比之下,同期其他参与者像林晓峰在难度极高的舞蹈中,虽也吃尽苦头但始终不放弃,也体现出他们内在的坚持不放弃精神。
个人性格和心理素养才是根本
面对难题,有的人具有面对困难和错误的勇气,而有的人则易受外界指责影响,内心缺乏安全感。舞台实力不足是可塑之物,但心理素质却难以短期改变。向佐多次面对挫折后选择逃避,并非因为“辛苦”,而是暴露了他在这一方面的不足。
重塑‘成功’的定义
许多参与者留在舞台,不是为了个人荣耀,而是想通过自身表演传达正能量。成功与否不应以个人排名决定,更重要的是一步一步成长,擦亮自己的灵魂。向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,执着于他人眼中的“实力”,也导致他无法真正从中受益。
总结与反思
总体来说,“辛苦”无非是锻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。我们需要重视参与者内心的“本质”空间 – 包括自我成长意识、勇于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,以及从狭隘的“实力观”中更新个人价值体系。这将是他们踏上人生道路的基石。我们同时也该反思,是否要以更开放和包容的视角评判参与者的表现?
只有切实理解参与者的心理与诉求,我们才可能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。同时希望节目能给予参与者一个内在成长的平台,成就一个个非凡人生。